在現代水處理技術中,反滲透(RO)和膜生物反應器-反滲透(MBR-RO)結合的浸沒式管式反滲透(DTRO)是兩種常用的脫鹽和廢水處理工藝。盡管它們都利用了半透膜來移除水中的溶質,但在工藝原理上存在一些關鍵的區(qū)別。下面將深入探討這兩種技術的不同之處。
首先,讓我們了解傳統(tǒng)的反滲透(RO)工藝。RO過程依賴于一個半透膜,該膜可以阻止大多數溶解固體通過,同時允許水分子通過。在RO過程中,原水在高壓泵的作用下被推送至半透膜表面,由于施加的壓力超過溶液的滲透壓,水分子被迫從高濃度溶液穿過膜到低濃度一側,從而產生凈化后的水(滲透液)和含有濃縮溶質的廢水(濃縮液)。RO系統(tǒng)常用于海水淡化、廢水再利用和工業(yè)過程中的水凈化。
相比之下,DTRO系統(tǒng)是一種專門為處理高濃度污染物而設計的反滲透系統(tǒng)。它采用了管狀膜元件,這些膜元件被浸沒在料液中,料液在膜內部流動,而不是像傳統(tǒng)RO那樣在膜表面流動。這種設計減少了膜表面的污染并降低了對預處理的需求。此外,DTRO系統(tǒng)通常工作在較低的壓力下,因為管狀膜具有更大的過濾面積和更高的通量能力。
DTRO系統(tǒng)通常與MBR(膜生物反應器)組合使用,形成MBR-DTRO工藝。在這一組合工藝中,MBR首先用于去除有機物和懸浮固體,然后由DTRO進一步處理,尤其適用于含有較高濃度有機物、無機鹽或重金屬等難降解物質的廢水處理。
總結來說,傳統(tǒng)的RO和DTRO之間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它們的膜構造和操作方式。RO采用的是平板型膜片,需要較高的操作壓力,并且對料液的預處理要求較為嚴格;而DTRO采用的是管狀膜,可以在較低壓力下運行,并且更適合處理高污染負荷的料液。
在選擇適用的工藝時,不僅要考慮水質情況和處理效果,還要考慮經濟性和系統(tǒng)的可靠性。雖然DTRO系統(tǒng)可能在初期投資上更高,但其運營和維護成本可能更低,特別是在處理復雜廢水時。相反,對于一般的脫鹽需求或較清潔水源的處理,傳統(tǒng)的RO可能是更經濟的選擇。